智能手机成学生“刚需”,要警惕在线学习变成玩游戏的幌子
2020-03-07 00:29:36   

据媒体报道,这段时间,因为抗击疫情,重庆江北的胡先生一直宅在家里。可最近胡先生突然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1万多元不见了,这笔钱跑哪儿去了呢?胡先生微信里的支付记录,满屏都是购买叫做和平精英的游戏点券的信息,胡先生表示,自己不玩游戏,这些钱是自己12岁的孩子花的。胡先生表示,他一般不准孩子玩他的手机,但是这段时间,因为要上网课,他不得不把手机拿给孩子用。

图据第1眼-重庆广电

这样的情况不止一例。在四川广元,8岁“熊孩子”用父亲手机上网课,趁家人不注意玩起游戏,还为游戏充值,累计刷走父亲四千多元。这些问题,其实在各地启动“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时,就被提醒过。全面开展在线教学,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如果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会出现影响学生视力发育,让更多孩子染上网瘾,在线教学效果也不佳的多重问题,进而还会影响到开学后的学校管理和学生培养。

当前舆论普遍关注给所有农村孩子、贫困孩子解决上网条件问题,补上“数字鸿沟”,这从在线教学全覆盖角度是应该的。但其实,对学生进行全员在线教育存在多重悖论。片面强调全员在线学习,而把学生视力发育和良好习惯培养抛于一旁,可能会带来后遗症。

首先,要求学生都用电子产品学习,与保护视力、减少对电子产品依赖的悖论。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要求,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可现阶段的学习呢?基本上全是在线方式。当然,这可以解释为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但是,育人不是一时,而要着眼长远。学习的方式,不只是在线方式一种,传统的纸质阅读,比如要求学生读基本经典著作,写读书笔记,或者结合防控疫情写日记,那么学生获得的成长并不见得比在线学习少。目前每天要求学生在线学习,但如果以后又不准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之前曾提议禁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与当下各方携手给学生配智能手机的悖论。最近,为让贫困生能上网课,各地都出现了一些爱心行动,比如志愿者给贫困生捐智能手机等。犹记得,在去年两会期间,有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出台文件法规,禁止智能手机进校园”,也有观点提出开发专门的没有上网功能的学生手机,以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随着在线教学的实施,更多孩子使用智能手机有了正当性,如果没有对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的监护、引导,这次“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可能会让更多孩子沉迷游戏、网络。

此外,学生在线教学倡导灌输方式、学生被动学习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能力的悖论。在线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从根本上说,要让在线教学有成效,避免在线教学变为学生上网、打游戏,那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这是家庭教育最应该关注教育。但是,如果很多家长不太重视孩子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那么在线教学可能会演变出家长和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新矛盾、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主要应该进行生活教育和陪伴教育。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居家学习生活计划,在学习之外,安排体育活动与适当的家务,并多陪伴孩子,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电子产品的时间,教育孩子识别网络不良信息。如果只是把手机交给孩子,什么引导都不做,那么缺乏监护与引导的孩子偷偷用手机打游戏便极有可能发生。

目前在线教学中发生的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引起重视,共同思考怎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要避免“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出现后遗症。其中,迫切需要学校和家长“家校共育”,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东营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