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主动请缨,临危受命 ;他们无惧艰险,忘我工作;他们朝着医院制定的“不漏诊一个、不扩散一例、不感染一人”防疫总目标,冲锋在前,成为医院抗击疫情的硬核力量——战疫最强二院人!
假如说,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院是厮杀的战场,冲向一线的医护是身披战袍的勇士。那么,领衔前沿的一个个指挥员,则如同鏖战沙场的将军,他们是扭转战局的硬核,用一次次完胜的实战阻击,守护着一座城。
刘芩——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就是这个优秀指挥员群体中的一员,一个专业、果敢、担当的医院管理者。
布控:以科学联防为硬核 防守才是最完美的胜利!
1月20日,全国各地疫情爆发,疫情发展迅猛,各地防御战走向了白热化。
此时,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全市联防联控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样陷入危机四伏的境遇,瓷都人民的安危在肩。
刘芩院长敏锐察觉到了这次疫情防控战役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专业性,睿智的他审时度势及时研判:疫情防控的关键是阻断传染源。他果断做出严密部署,要求全院迅速行动起来,强化联防联控,集中精力让“防疫情”走在“控疫情”前面。
思路导引策略,他深知感染控制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筑牢感控的坚实壁垒被摆在了首位。将急诊病区和全科医学科病人分流到其他科室后严格按照感控标准进行区域改造,迅速关闭多余进出口通道,设置发热门诊、留观室、急诊医学观察病房并在设立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构筑起阻击前沿;紧急改造扩建发热病房、隔离病区,挖好阻击战壕;严格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在医院原有基础上合理规划增加诊室,加固防控桥头堡。
同时,作为专家型医院管理者的刘芩,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临时党支部统筹协调抗疫工作;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就诊流程;成立专家小组;提供物资保障;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规范疫情期间急诊及住院流程。层层压实责任,严明军纪令行禁止,在制度上堵住一切可能漏洞,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了行动指南。
此外,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快速补充无望,如何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控物资,确保医务人员的自身健康,令他殚精竭虑,但他果断地调整了思路。
一方面发动全院力量征集,克服各种困难进行防护物资采购;另一方面,成立物资管理委员会,实行科学配置和精细化管理,严格分级分区使用;一线弹性排班、二线机动连班以节约每一个防护口罩和每一套防护服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搭配、土法自制,尽一切努力满足防护需求,最大发挥物资效能。
同时要求器械采购部门,迅速转变采购储备调拨思路,从以往月采购变为弹性周储备、天储备制度,做到心中有数。既为一线医护人员准备了充足的防护用品,又避免了盲目采购、应急高价采购造成的浪费。此外,医院还为后期驰援的医务人员准备了充足的防护物资,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
靠前:用身先士卒立德立行 把员工积聚在防控大旗下!
春节期间,快速增多的危重患者让医院ICU、RICU、NICU出现历史的爆棚。前方,是看不见的病魔;阵地,有1300余职工安危,背后更是是千千万万患者家属和群众病患相托。
此刻的刘芩却异常冷静。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他清醒的意识到,要实现医院“不漏诊、不扩散、不感染”的防疫总目标,必须织一张阻击大网,每个科室、每个团队、每位职工,都是防控中的重要一环。而医院成立的以医疗、护理、院感、公卫、应急部门负责人为支委所组成的临时党支部,成为医院指挥部的中枢,是制胜的“硬核”。
他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带领着“硬核”战队,务实高效完善流程、建章立制、组织培训,对一线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定海神针;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24小时值守,增加医护急诊排班;落实各项制度日常督查,把执行力作为战队首要职责。迅速、高效、专业为阻击赢得战机。为医疗救治工作的迅速有序开展起到关键作用。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正常医疗,在疫情防控压力山大的严峻时刻,刘芩却落地有声对兄弟医院的患者和家属做出承诺:“我院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尽最大努力应收尽收,提供救治保障!”
接收兄弟医院的近60名血透患者,加上原有固定长期血透患者,二院血透患者334人,这是需要血透室医务人员超负荷连轴转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特殊时期突然要转来这么多新患者,不仅要保证新老患者的医疗安全,还要安抚患者的恐慌情绪,这对医院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刘芩迅速召开应急处置会,要求相关科室立即制定血透室应急预案;现场调度,抽调医护增援,组建“阻击疫情血透净护突击队”;连夜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筛查排除非感染者;指挥医护严格血透室消杀流程,增加夜班血透班次,开辟新入患者透析专场班次;对有发热排除感染的患者,安排专人专场专机,保障每一位患者的每周2-3次的透析治疗不中断。一位转来透析的患者感慨万千:“市二院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守护:以仁爱之心传递大爱 搭起患者职工生命安全网
“作为一名医者,必须具备仁爱之心。”刘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疫情关键期,刘芩院长表示愿意无条件接收外院病人,无论轻重。
得知医院接诊了一位疫区患者,在他人都对此避而远之的特殊时期,刘芩不但没有将患者拒之门外,反而积极组织专家为患者会诊,在保证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将患者单独安置在留观病房隔离,并安排专科医生到隔离病房进行诊治,直到患者解除隔离转至普通病区。
此外,在医院近期组织的献血活动中,刘芩第一个带头献血,他说,每年都会献血,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今年觉得身体状况不太好,本打算停一停,但是听到说是献血驰援湖北,他毫不犹豫又撸起了袖子,“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最能体会到血液对患者的重要性。”
对患者有仁爱之心,他对职工的关爱更让人暖心。
疫情初期,刘芩就考虑到不让职工打疲劳战和消耗战,要求大家实行科学配置弹性排班;为一线医护人员和出征人员配备充足的防护物资,安排集中住宿,保证他们在工作之余有充足休息时间;定制营养可口的饭菜送到住宿点;减少他们与其他人员的接触,降低自身和家人的感染风险;根据政策要求将他们的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对援鄂人员家属进行慰问,让出征人员在援助地放心安心。
“我非常想念你们,也非常牵挂、担心你们,你们在鄂还好吗?这个群也是你们的家,你们在工作中、生活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在这里诉说,有什么压力也可以在这里尽情释放。”他关心和牵挂着出征的勇士,在他与援鄂人员组成的微信群中,常常看到这样温暖的话语,他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时常关心鼓励。
一起战斗的同事们说,院长的关怀是外冷内热的,他要求食堂为一线班次提供送餐服务,经常和大家一起加班到深夜,看到微信群里谁的工作日志美篇,还会打赏、点赞、献花,让我们感到很暖心。
持恒:以精准施策和笃行当盾 保障不漏诊不扩散不感染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医院收治发热患者1600余人,救治其他危重患者26人;收治留观病人28例,其中2例为新冠病人的典型表现;追踪流调患者家属和相关人员105人,CT排查1749人;咽拭子检测207人,严密医学观察隔离病人18人;防控培训32场,专家扩大会诊27次。
随着各地的复工复产,医院面临着就医需求增长,就医负荷加重等情况,面对的情况更复杂、责任更重大,如果说前期打好疫情阻击战,堵住就完成任务,那么今后在复工复产中如何做好防控工作?怎样平衡?
魄力和果敢之后靠的是管理能力和水平。刘芩迅速思考,多措并举:对住院病人公布统一管理的相关公告;在每个科室成立感控小组和流调小组,科主任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对每个入院病人实施流调和感控工作,确保不遗漏一个病人;有步骤有节奏开放普通门诊,并在开放过程中做到安全不遗漏;要求为眼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口腔科等高风险科室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包括入院流程、门诊看病流程;每位患者入院需进行进院和挂号两次体温检测等,进一步规范医院各项流程,持之以恒做到“不漏诊一个、不扩散一例、不感染一人”。
他要求大家在毫不放松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逐步恢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为复工复产提供全方位医疗保障。
离生死最近的战场总是冰冷的,而千千万万生命却鲜活。或许,这才是作为医者的刘芩、指挥员的刘芩初心的最好考验。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疫情防控总体战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