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代表奔驰?从技术和品牌角度答案是S级。但从市场和用户认可度层面,E级车才是奔驰的命脉。所以在豪华车领域一直有“奔驰看E、宝马看3”的说法,说的就是哪个车型更能代表品牌的精髓。在行政级轿车领域,奔驰E级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今天奔驰E级迎来了第十代车型的中期改款,借此机会我们回顾一下在近90年的历史里,奔驰E级是如何走到豪华行政级轿车的顶峰的。我们将分经典车、Youngtimer和国产三个时代来回顾整个奔驰E级的发展历程。
一、经典车时代(1931-1975)
1931年面世的奔驰170车型可以算做E级车的鼻祖,它是世界上第一辆采用独立悬挂的汽车,这种结构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与舒适性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由此奠定了奔驰E级车的行业地位。这个年代里改变汽车性能的方式还是结构性变化。
第一代,底盘代号W120(1953-1961年)
1953年,底盘代号为W120的奔驰180车型面世,已经完全摆脱了大翼子板、折叠式发动机盖和外挂式车灯等战前车型的元素,形成了现代化的三厢轿车风格。它是奔驰首款“全封闭车身”的三厢车,同时W120也是奔驰首款采用承载式车身的车型,在减轻车重的同时还拥有更宽敞的车内空间,为轿车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第二代,底盘代号W110(1961-1968年)
这一代车型最明显的变化是受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车的造型影响,因此巨大的“鱼尾式”车尾略显浮夸。W110的设计风格虽然在奔驰E级车的发展历程中只是过客,但它率先设计了被动安全车身,车体被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在发生事故碰撞时前后部都可有效溃缩吸收能量,保护中间乘员舱的安全。
第三代,底盘代号W114(1968-1976年)
1968年问世的第四代E级车底盘代号W114,大灯已经不再是“古代”的圆形,而是加以装饰,中网的高度明显降低,车身更扁平,这让W114更富有时代气息。W114时代的E级装备了自动变速箱、盘式刹车以及电喷发动机等新技术,另外这一代E级车也推出了双门轿跑车的版本W115。
二、Youngtimer时代(1976-2002)
第四代,底盘代号W123(1976-1985年)
1976年,底盘代号W123的奔驰E级轿车上市,造型就像是当时S级轿车的浓缩。大灯呈横向排列。技术方面采用与当时S级轿车同技术的ABS和驾驶员气囊,定义了行政级轿车的新标准。由于轴距加长,车身尺寸也变大,W123具有更大的内部空间。除了标准的四门轿车外,W123还推出了短轴距的双门款和加长轴距的旅行款。
1988年,长春一汽曾以CKD方式引进生产了W123,主要车型为200、230 E和230 E长轴距版,这些“大奔”也奠定在奔驰品牌在国内的高级印象。
第五代,W124奔驰E级(1984-1996年)
1985年,底盘代号W124的奔驰E级车面世,从这一代车型开始,E级车“正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这一代车型也是第一次出现了以字母E开头,数字跟在字母后面的命名方式。曾经作为选装件的诸如驾驶员侧气囊、车载报警装置、ABS、中控门锁、电动车窗、大灯清洗器等一系列装备在W124上均已作为标准装备出现。
奔驰还研发了4-Matic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值得一提的是,由保时捷代工生产的最高级别500 E车型,搭载了最大功率326马力的5.0L V8发动机,百公里加速6.1秒,可以算是E级AMG车型的鼻祖。
第六代,底盘代号W210(1995-2002)
1995年,“四眼”圆灯的奔驰E级诞生了!车身明显更加现代化,车头增加了淡绿色的氙气大灯,焊接和装配工艺大幅提升,这些变化使W210看起来和电脑、手机等新鲜事物一样让人兴趣十足。
从这一代E级车开始,只保留轿车和旅行车两种车身,而双门轿跑车、敞篷车开始以CLK这个新的级别来命名。中国人开始留意这一代E级,和大量香港电影中大佬的出厂画面有很大关系。
第九代,底盘代号W213(2016年至今)
从这一代车型开始,奔驰也采用类似“套娃”设计理念,E级车几乎就是稍微缩小的S级,贯穿式大屏幕带来的全新内饰,完胜老对手宝马5系和奥迪A6L。同时在国内的长轴距车型还首次进入了新车研发阶段,奔驰为长轴E级车设计了更合理的后车门造型,开启的角度更大,上下车更便利。W213一代的E级车也因此在国内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单是2020年1月销量就超过2万辆。
总结:
海外中期改款的新款E级车马上就要来了,新车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向更加运动化、年轻化的样貌转变。这样的背景下,国产奔驰E级又将怎么布局产品策略呢?我想应该会发扬国人喜欢的大气风格,当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前脸风格和长/短轴距,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