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毒,但我们不隔绝爱
2020-03-04 00:14:24   

23天!500多个小时的坚守!他们用使命和担当,持续奋战“高风险”地带,直至陪同我州最后一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走出隔离病房,取得了抗疫之战阶段性胜利……。3月3日,是我院新冠肺炎第一救治小组“逆行勇士”出舱休整的第8天,回想起在里面工作的点点滴滴,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太多难以磨灭的印记。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单元副护士长隋佳、主管护师金日峰就分别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他们第一次“入舱”时的工作经历。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举国上下都在全力阻击疫情。我院作为延边州新冠肺炎诊疗定点医院,所有“延医人”更是早早就做好奔赴“战场”的准备。数百份请战书的递交;几十次穿脱隔离衣的防护培训;各种物品、设备的检查;现场模拟各种状况的发生……因为大家都知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战场,不允许也不能有任何纰漏。“和所有选择‘逆行’的同事一样,在疫情面前,做为一名医护人员,奔赴一线义不容辞。”自从入选我院新冠肺炎第一救治小组成员那天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俞昌赫副主任、急诊医学科俞成林主治医师、医学检验科金春岩副主任技师、感染管理处金兰姬主管护师、重症医学科护理单元韩晓妍副护士长和王欣、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单元隋佳副护士长和金日峰等8人,就24小时随时待命,一边各自坚守岗位,一边紧密关注疫情。

命令来的就是这么突然,2月1日23时许,睡梦中的隋佳被手机铃声惊醒,她赶紧拿起电话:“有情况,马上到隔离病房报到!”接到电话后,隋佳以最快的速度从科室值班室的床上起身,拿起行李,就直接奔赴“前线”,甚至来不及通知父母、爱人。这时,金日峰的电话铃声也急促地响了起来,他来不及和妻子解释,就一句:“我得去医院了!”,便带上行李匆匆出门……第一时间,我院新冠肺炎第一救治小组其他成员也全部就位,听从指挥!

“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严格做好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才能更好的保护患者。”院领导们也纷纷赶至现场进一步布置防控防治工作,并一再叮咛每个人,做好自我防护。“收到,请领导们放心,一定完成任务”,大家异口同声!2月2日的凌晨2点多,一切准备就绪,准备接收延吉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随后,除了晚班救治人员,其他人员全部撤离现场,临走时大家把手落在一起,共同喊出:“加油,加油,加油!”呐喊声划破了夜的黑暗与寂静,救治小组成员一股热血涌向心头:“这一刻,真的没有任何紧张与恐惧,留下的只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必须完成的任务。”

按照6小时排班,隋佳是2月2日8点班,金日峰则是下午2点班。回到休息处,隋佳很想再睡会,却怎么也无法入眠了,心里有期待也有小担心,期待早点投入工作救治患者,也担心病情未知会影响发挥。天刚亮,她就早早起来准备。正当隋佳洗漱的时候,爱人发来了视频:一旁的女儿抢过手机学着爸爸的口吻,大声喊着:“媳妇媳妇,啥时候下班呀?”爱人看见她身后的环境变了,立马抢过手机。“你这是在哪儿?”隋佳吞吞吐吐地告诉爱人此时的情况,他沉默了一会儿,只对她说了一句话:“保护好自己,姑娘你就放心,我会照顾好!”话音刚落,隋佳的眼睛就湿润了,被爱人的理解与支持感动了。而在另一头,金日峰的突然离开也让妻子很是担心,早起就打来了电话,得知丈夫已经正式入驻隔离病房后,妻子理解地说道:“我相信你能行,因为你是孩子的好榜样--超级猪猪侠。”关键时刻,家人成为了这群“逆行勇士”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港湾,也是他们在一线奋战的最大动力。

首次走进隔离病区前,隋佳稍微调整了一下心情。“这是接下来我要奋战的地方,必须把这场仗打好、打赢。”随后,她就顺着专业通道来到了换防护装备的地方,认真地按照流程把防护用品穿戴好。戴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穿上防护服、防护鞋套……这些操作原本已经培训得十分熟练了,但当真正进入“战场”前,一个战壕的“战友”们还是不放心,都站在旁边,不断互相提醒:耳朵包进去、口罩戴紧了、帽子拽一下,手套手套……这些话语不断地在隋佳耳边循环播放,让她深切感受到了“战友”和团队带给她的温暖和力量,让她深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隔离病毒,但我们不隔绝爱!”全部武装过后,隋佳与同组成员陆续走进了病区,开始进行交接班。眼前的患者是一名瘦瘦的、个子不高的中老年男人,他此时戴着口罩坐在床上。看见隋佳进来后,他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眼神不断闪躲暗藏着紧张与怕被嫌弃。“您好,我是今天的值班护士,我叫隋佳。”隋佳向他简单介绍自己后,因担心他一个人在隔离病房情绪不稳定,又很亲切地跟他进行交谈,内容都是围绕着怎样让他宽心、放心,希望他能够相信医护人员并且积极配合治疗。在随后的接班中,金日峰也发觉到他心理负担比较重,在护理的同时也一直和他闲话家常,帮助他舒缓情绪。

“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配合”。病毒带来了隔离,却让医患之间的心更近了,在治疗期间,第一救治小组成员对患者给药、输液、雾化吸入……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时刻掌握患者的动态及心理状态,事无巨细地悉心照料着;患者也相当配合,还生怕把病毒传染给医护人员,接受治疗期间一直戴着口罩,脸也会背向别处,去洗手间时也会紧靠着墙边走,每次问他有什么需要,他都说挺好挺好,没事儿没事儿,没有任何无理要求。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医患之间就这样彼此鼓励、彼此关心,一天的相处,他们很快就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一次进入“战场”,救治小组成员以为6个小时会很漫长,结果忙忙碌碌,仿佛转眼就到各自的交班时间。当他们脱去防护服,后背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取下手套,手上的皮肤闷得泛白;摘下护目镜,脸颊鼻子上压的都是痕迹……,这些印记,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让他们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空闲的时候,拿起手机,微信内数百条的留言令他们目不暇接,都是来自领导、同事、家人、同学、朋友们发来的问候、关心、嘱托、祝福。这些温暖的文字和语音,让他们充满了感动和力量。他们不断地告诉自己:“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困苦,我们都会战胜困难,努力坚守岗位,一起奋战到患者治愈出院的最后一刻。”

回想起当天发生的一切,救治小组成员充满了激动、紧张、幸福、感动……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延医”这个集体强大的凝聚力,他们对抗击疫情充满了信心。他们想对自己说:“努力拼搏吧,胜利就在前方!”更想对那些在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领导、同事道声:“辛苦了!正是有了你们的保驾护航,我们才能安心的在战场上奋战!”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东营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