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考VV6:有两个重要的观察点,你觉得是什么?
2020-02-25 14:48:05   

WEY品牌从发布开始,就不乏话题点。从最早亮相的争议,到后来VV7神一般的销量,再到后面的“回归理性”,真可谓是波澜起伏。以至于,对于WEY到底算不算成功,乃至中国品牌的“高端路线”到底是不是算得上“走上正轨”,都无法定论。

作为WEY的第三款车型,VV6上市后的表现,虽然远不如当初VV7那么“劲爆”,但却更具参考性。此次年考VV6,卡叔将其浓缩为两个主要观察点:一个是同类领先,另一个则是稳健。

【年考成绩点评】

成绩总评:优

从以往的经验看,全新品牌、全新品类的车型,上市初期都有一个尝鲜期——类似这样的产品之前从未有过,于是市场上的某一特定需求群体的购买力会集中释放,从而导致初期的销售数据“失真”。VV7如此,领克01、传祺GS8等等亦是如此。

因此我们索性以2019年的全年数据作为参考值,即VV6上市数月后的一整年数据,以规避这类问题。

2019年全年,VV6总共卖了5.77万辆,月均在0.48万辆。这个绝对数,跟当年的VV7刚上市时,以及领克01第一年的表现相比,都不算什么。但是,放在2019年,它却是“同类领先”的。

首先在WEY家族里,VV6现在是绝对的销售主力,销量比VV7和VV5加起来都多。

横向比,被认为最登对的对手领克01,2019年的全年销量(4.83万辆)也不如VV6。星途TX,差距就更大了。

再扩展一下范围。曾经的网红车传祺GS8,2019年的销量是2.8万辆,大致相当于VV6一半的水平。

所以说,单看销量VV6已成为现阶段“自主高端”车型中的排头兵,应该是站得住脚的。

其实不光与“自主高端”比,与一些“二线合资”比,VV6也基本实现了“同价竞争”且销量不输。例如雪佛兰探界者,它的终端价格已经与VV6相差不大,而2019年的销量却不如VV6。

当然,这种比较不是很恰当。毕竟同价位的探界者是1.5T的,配置上也没有VV6那么高。但至少说明,同等价格下,面对尺寸相当的合资车和自主车,已经有更多消费者愿意选择品质更好、配置更高的后者了。这对于自主品牌认同度的提升,其价值还是要肯定的。

至于稳健,说的是VV6销量的波动不大,更没有呈现出高开低走的走势。VV6上市后各个月的销量基本上都维持在四五千辆的水平,到2019年底也没有下滑。

价格上,VV6也算是比较稳的,早期终端很少优惠,后期的优惠幅度也不算大。这一点与领克的情况差不多。

这种稳健,让VV6的销售数据相对更具参考性:即更能反映出市场对于自主高端认可度与需求量的真实水平——没有当初VV7、领克01、GS8所表现的那么乐观,但也绝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年考车型点评】

成绩点评基本上可以将VV6归到“成功”的范畴——至少,可以算得上是“阶段性成功”。这对于WEY来说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VV6的接力,人们对于WEY品牌可能又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质疑。

VV6延续了WEY品牌的产品逻辑

在核心的成功逻辑上,VV6其实是延续VV7和VV5的。事实上,很多人都清楚,这三款车虽然定位有差异、大小各不同,但基础部分却差别不大——包括悬挂、动力总成,乃至设计思路。

WEY的产品逻辑,如果要说一个最核心的关键词,“高级感”这三个字应该是最没有争议的。VV7如此,VV5如此,VV6自然也是如此。

“高级感”这词这两年被提得很频繁。为什么?因为它很形象,一说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例如我们过去在描述一款车的底盘时,会说韧性十足、震动过滤得很好、胎噪小、感觉很厚重等等,但其实都不够直观。而这些特点,汇聚起来,其实是很多豪华车、高级别车型的共性。所谓高级感,其实就是指它开起来与这些高级别车型给人的体验一致。

WEY,应该说是把这方面做到近乎极致了。当然,这个“极致”是相对于它的定位而言。换句话说,WEY在高级感方面,20万以下的车型里算得上是“无车能及”。

这里提示两点。

一个是这里所说的高级感是各个层面的, 不光是开起来更安静、底盘更厚重,还包括外形(没错,与其说WEY的外形动感、时尚,不如说“看上去很高级”更准确。这也是让很多下决心选择WEY的最主要原因)、内饰带给人们的感受。

另一个,这里所说的高级感,基本上是仅限于感官层面的(开起来的日常驾驶感受,也属于感官层面),而并不代表它各个层面都足够“高级”。例如BBA这类的同级豪华车型,不光是表层次的感官高级,内在层面,包括核心科技、全工况下的匹配功夫、极限状态下的操控感和稳定性、恶劣路况下的系统处理能力,还有燃效油耗(包括动力总成的效率、轻量化)等等,也要处处过硬。

WEY显然做不到这么全方位。这也很正常——要求一款15万级别的车型,像30万级别的车型那样每个方面都很“高级”是不现实的。

而这也恰恰可以是WEY的“聪明”之处。它把产品研发和制造的重心,放在提升主流群体90%的驾驶体验提升上,而在那些大多数车主大多数工况下感受不到的方面,则不那么过分追求。如此,达到一个“满足目标群体需求”与“合理价格”之间的完美平衡。

你大可不必认为WEY这样很“鸡贼”,更不必死死地抠着WEY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表现不够理想不放。如果你特别在意诸如油耗、越野能力或者极限状态下的完美动态表现,这只能说明WEY不是你的菜。WEY也没指望你能选择它。

大白话说,WEY没打算让它的产品人人都觉得好。它只要将它所对应的消费群体“伺候”好了即可。

这其实就是WEY的产品逻辑。

相对于VV7和VV5,VV6更符合WEY的这个逻辑

VV7和VV5从造型看是偏“运动”的。然而如前所述,WEY其实并不擅长运动。它早期之所以这么设计,其实还是为了“高级感”。

那么在这里面或多或少是有一些违和的。即选择VV7和VV5的人,“纯居家过日子”的群体占比会偏少。这也意味着,VV7/VV5的车主中,对于极限性能的追求可能会稍大。于是,WEY的极限能力不够完美的问题,就容易被放大。例如早期WEY的变速器问题,就差一点成为其负面。

然后,“纯居家过日子”的群体,在选择VV7和VV5时,要么顾虑重重,要么买完以后不满意。为何?因为这两款车本身就不是为“纯居家过日子”设计的。它们的空间实用性都不怎么样。尤其是VV7,看着尺寸那么大,空间并不理想。

所有这些,到了VV6这里全都不是问题了。相比VV7和VV5,它显然要“居家”得多——造型更“规矩”,空间实用性也更强。事实上,选择VV6的群体中,“纯居家过日子”的占比也很高。

于是一方面,WEY品牌的主要卖点(高级感)与VV6的产品特性(居家)更容易形成共振。即VV6的车主,会比VV7和VV5的车主对自己的座驾更有认同感。

另一方面,VV6在产品特性上,也确实更符合主流群体的需求——毕竟当下国内市场,“买车居家过日子”仍是主流。

所以VV6销量超过VV7和VV5的总和,应该是再正常不过。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细节层面的东西。例如动力总成经过反复“升级”以后,早期顿挫、匹配不佳之类的BUG已经大大缓解。车机系统,无论是硬件(屏幕尺寸)、软件(界面、反应速度、功能性软件等),也都有大幅度提升。

除此之外,还有目标群体眼中的性价比。

从“内行看门道”的角度,我们都清楚VV6和VV5其实并没有太本质区别——它们连轴距都一样,宽度也几乎一样。然而就因为VV6更长、更高,给人的感觉就是要“高一级”。

这种情况下,VV5比VV6的价格就显得更有吸引力了。VV6入门款是14.8万元,和2.0T的VV5几乎一样,刚性配置也差得不多。即便和1.5T的VV5比,VV6的价格也就贵了1万元左右。

其实类似的情况(内在相当的两款车,大号更受欢迎)很常见。例如哈弗F7的销量,就数倍于哈弗F5,比VV6和VV5的情况还要夸张。

横向比,VV6与领克01在尺寸级别等很多方面大体相当。虽然这两款车很难说谁更“高级”,谁的“内功更深厚”,但在不同消费群体眼中,肯定是各有优劣的。

例如领克粉会更注重沃尔沃背景、CMA平台等等,但VV6的这种“高级感”,在很多方面却能够超越领克01。那么也就意味着,在一部分群体眼中VV6更“高级”。与此同时,同配置的情况下VV6也能拥有1.5万元左右的价格优势,那么自然就容易获得(这部分群体的)认同感了。

结论

VV6一个月不到5000的销量看上去一般般,但无形中它已经成为同类车型的销量领先者。与此同时,它的销售情况和价格也都比较稳定,应该算是获得了“阶段性成功”。而起背后成功的逻辑也不新鲜——基本上还是WEY的那一套。只不过相比VV7和VV5,它不仅产品特性更主流,而且还更能体现出WEY品牌的优势。于是,就这么“成功”了……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东营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