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自动驾驶,实现L5级的道路上我们面对什么阻力?
2020-02-24 21:48:10   

在实现L5级自动驾驶的路上,整车制造企业担心什么?零部件供应商担心什么?而作为终端体验的消费者,我们又在担心着什么?

我相信许多网友都能明白车企担心成本问题,消费者关心安全,而支撑起自动驾驶运行的广大供应商则聚焦算法、传感器和计算硬件的更迭。

算法是什么?算法的本质是数学模型,简单说就是通过实时分析传感器传来的信号、画面等信息,给出最佳的决策方案,毕竟我们每一个人的驾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如顶级赛车手对车辆的状态了如指掌,能够行云流水般的操纵车辆,优质的算法可以极快的给出最佳方案,提升我们驾车时的安全极限。算法的背后是整车控制策略,从获取数据后,对有效数据进行融合,然后进行任务规划、路径规划,在确定可执行后,会返回到整车层面进行运动控制,因此其安全性非常重要,这也是自动驾驶区别于其他工业机器人的一个特点。

传感器以雷达扫描和景物扫描两大方式为主,由于激光雷达昂贵的费用,导致目前绝大多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布置了非常多的毫米波雷达,近乎360度的扫描覆盖,来减少盲点位置,降低时间误差。

以索尼的CMOS传感器为例,单一摄像头就可以拍摄1080p的视频,如果再算上雷达扫描的信号,这些数据汇总分析的能力一定要非常快,这就需要CPU、GPU以及AI芯片等有十分强悍的计算能力。芯片的计算能力决定了自动驾驶可实现的级别,“自动驾驶级别每升高一级,对计算力的需求至少增加十倍,”Imagination汽车市场总监Bryce Johnstone表示,“第五级全自动驾驶,可能需要每秒500万亿次(TOPS)以上计算力。”

现如今的一些热门车型搭载的计算芯片性能如何?是否有在算力上能够支持L5级自动驾驶的芯片么?面对这个问题,我查到奥迪、特斯拉等车辆ADAS芯片的信息。以新一代奥迪A7、A8搭载的ADAS系统核心zFAS为例,它共有4个核心元件:Mobileye的Eye Q3负责交通信号、车道线识别以及行人、车辆的碰撞报警;Intel的Cyclone V负责处理激光雷达数据、融合地图、自动泊车等功能;英飞凌的Aurix芯片负责监测系统运行状态;而英伟达的K1则监测驾驶员状态及实现360度全景影像功能。

特斯拉为旗下的车型搭载了Autopilot功能,其配套的硬件也从1.0升级到3.0版本,除了增加摄像头、雷达传感器外,其核心的处理芯片也进行了升级,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使用英伟达Drive PX2芯片的同时,也邀请到AMD K8/Zen架构之父Jim Keller加盟,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网友们一定不会对Jim Keller陌生,Jim Keller在担任特斯拉Autopilot硬件工程副总裁期间负责自动驾驶AI芯片的研发,而现在Jim Keller已经从特斯拉离职加盟Intel,传奇人物的离开预示着特斯拉自研芯片的规模量产化,对此我十分期待特斯拉未来的自动驾驶表现。

回到上面的问题,它们的算力能够支持L5级自动驾驶么?从目前公开的数据中我们看不到有任何能支持的痕迹,但因设计之初都考虑到会进行硬件更迭,所以消费者也不必担心,就如OTA更新一样,如果车企愿意的话,老款车型依然会有机会得到硬件层面的更新,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屏幕下方留言。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东营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