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超过两年的连续下滑,原本期待2020年能有所回升,但从天而降的黑天鹅事件又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汽车产业链因为停工又备受打击,虽然疫情爆发的时间临近春节,对一月的销量影响有限, 但是从长远看,这个此次疫情对大盘的影响可能超过预期。
近日,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69.9万辆,同比下降21.5%。其中,轿车销售81.8万辆,同比下降23.7%,下降的幅度超过大盘。
不可否认的是,今年1月的工作日只有17天,相比19年少了5天,对整体的销量肯定有所影响,但行业整体的下滑速度过于恐怖,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冲击,相信大部分企业今年都会特别难过。01 A级市场南北大众表现相差甚远
首先跌幅最大的便属于上汽大众,根据上汽大众发布的产销报告,1月份产量14.37万辆,同比下滑11.25%; 1月份的销量仅为11.3万辆,同比暴跌40.53%。
其中朗逸1月份销量43038,同比暴跌20.5%,帕萨特虽然没公布具体销量,但笔者看完一月销量前15都找不到它的身影,要知道12月的时候还稳坐B级车第一名,按照今年一月份销量第15名是凯美瑞的17357辆来换算,至少下降了33%之多。
经常逛汽车圈的朋友应该知道原因,上汽大众出现这一情况并不是偶然,因为在19年中保研的25%偏置碰撞中,帕萨特的表现确实一言难尽,甚至刷新了中保研的历史最差成绩,倒数第二的,是他的亲哥途观L。
测试现场“A柱断裂,左前轮侵入驾驶舱,方向盘侧移,安全气囊保护不到位”,想知道在现场观看的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当时是什么脸色。
受到牵连的,还有朗逸,作为与帕萨特同一家厂商的产品,消费者自然会连带着质疑,最终体现在销量上就是1月份卖出43038,虽然还是排在第一,但是同比跌幅达到了恐怖20.5%。
而反观一汽两兄弟,速腾和宝来都迎来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宝来销量31264辆, 同比20.7%,销量28774辆 同比增加13.8%。
笔者猜测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以前的兄弟捷达已经“自立门户了”,一部分潜在用户自然就分流到宝来和速腾身上。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帕萨特事件,导致朗逸部分潜在客户转到速腾和宝来。
排在第二名还是我们熟悉的轩逸,19年下半年,轩逸迎来了自己的14代改款,相对于上一代车型,新的轩逸从动力性,舒适性方面进行了升级,加上极具辨识度的外观,销量一度登顶。
今年一月轩逸销量39987辆,同比-7.2%,与朗逸相爱相杀多年,虽然下降的幅度没有朗逸夸张,但是整体也有所下浮。02 B级市场,雅阁领头,凯美瑞随后
随着大哥帕萨特的出事,雅阁顺应承担起了B级车担当的重任,一月销量22118,虽然同比下跌6.6%,但考虑到疫情影响和工作日少的原因,这点下降幅度完全在接受范围内。
而凯美瑞一月销量17357,与去年基本持平,但考虑到今年整体都在下滑,持平也就是变相等于增加了。
说到B级车不得不提一嘴天籁,曾经的日本三剑客,有着移动大沙发美誉的天籁,现在被他的两兄弟拉的越来越远,销量还不到雅阁的一半,心痛。03 以价换量,奥迪跻身前15
豪华细分领域,似乎没有受到疫情和假日的冲击,排在前15的奔驰和奥迪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奥迪A6一月份销量达到17643辆,涨幅甚至达到了39.6%。
奥迪在我们国家也算一个非常特殊的品牌,虽然与宝马奔驰统称为豪华品牌,但在平时根本卖不过它两,但是稍微一降价,消费者们就一拥而上,确实比较魔幻。
此次奥迪以价换量的做法虽然在销量上得到了提升,但是价格失守对于奥迪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看看隔壁雷克萨斯,不仅不降价,部分车型还普遍加1万元,这就叫做底气。
最后,自主企业上榜的也有两家,吉利和荣威,其中吉利帝豪一月销量22232辆,同比下跌6.1%,荣威i5一月销量17594,同比下跌21%,而笔者查看19年一月销量榜时才知道当时也是着两款车上榜,甚至荣威i5排名都没变,依旧是13.综上:
从一月轿车的销量可以看出,目前国内车市表现疲软,部分车企都处于大幅下滑的状态,但大家都清楚最难的时刻还没到来,只能希望此次疫情对汽车产业的打击尽量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