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战役进入紧要关头,车水马龙的武汉按下了暂停键,大街小巷闩门闭户。然而,在这座看似停滞了的城市里,每一处都有人在全速奔跑,每一刻都有故事在倍速播放。
林闽就是其中一员。来自国网湖北检修公司的她,是生产一线的一名“电力试验医生”。才脱下白大褂不到一天,她便主动请缨加入到红十字志愿者小组。
红十字会有15部电话,林闽负责唯一一个对外公布的手机号码。一天400个电话下来,白天、黑夜失去了界限,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在线20个小时。“虽然忙,但不想错过任何电话,因为每一通电话背后都有一颗和我们同样急切的真心。一个云南的老伯打电话来,问能否到武汉来帮忙。即使隔着手机,我也可以感受到那份心意,但我不得不拒绝,告诉老人家要先把自己照顾好,放心,武汉有我们在守护。”
疫情面前争分夺秒!除了解答热心捐赠者的各类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及时解决求助者的难题。1月27日凌晨三点,林闽接到一通来自雷神山医院指挥部的告急电话, “我们现场一千余人,体温枪不够用”。这通电话让她瞬间从瞌睡中警醒,现在正值武汉冬季低温和新冠肺炎病毒爆发之际,千百号人又在工地不休不眠地熬夜赶工,防护物资容不得半点耽误。 “放心,今天一定给送到”。早上六点,林闽一轱辘爬起床,在药店开门的第一时间,把仅剩的10支体温枪给揣到了兜里,带着物资一路开车赶到了雷神山施工现场。
“很多医护人员没车,公共交通也停了,每天要走三个小时经过武汉长江大桥去上班。”为此,封城的25天时间里,林闽又充当起爱心司机和搬运工。手机里微信群增加了十余个,每天接触到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捐赠企业达上百个,和病毒“擦肩而过”的机会数不胜数。尽管风险高,每次看到医护人员发到群里的求车信息,林闽还是第一个抢着接单。 “疫情刚刚爆发的那段时间,整个人真是吃不香睡不好,这几天看着武汉一点一点变好,我觉得自己精神也来了,所以这不,趁着有空,我刚去捐献了袋血小板。”
来自于武汉供电公司的吴平涛也是一名志愿者。专研绘画多年的他,平日里他除了运维工作,最爱和画纸、印泥、印章打交道,谈笑间多有鸿儒,是单位里出了名的文化人。1月底疫情爆发后,吴平涛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武汉红十字会正在每天24小时加班加点接收到全国各物资,搬运、分派、统计物资方面急需人手,他毫不犹豫放下手中画笔、篆刻刀, 走进了志愿者的队伍。
志愿者分为3个小组。吴平涛选择加入到人员最紧缺的搬运小组,负责最辛苦的上货、下货工作。每天成吨的救援物资堆积门口,消毒水、口罩、医疗器材要一件件清点后往大厅里搬,再一批批搬上来接物资的货车。一个来回,一整天时间就没了,汗水糊了满脸,腰板也使不上劲了,更别提什么一日三餐和安全防护了。有朋友担心他这个时候选择暴露在一线,身体吃不消。吴平涛平静地回复:“疫情当前,前方有医生,后方有友生,团结才是我们最强免疫力”。
新冠肺炎在武汉已经盘踞25天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有人选择了自觉留守,有人选择了主动隔离,还有群电力人选择了逆行而上、奋勇请战。“我们和隔离区的医生比起来算不上什么”,但也正因为他们全力奔跑,爱守望,并肩抱薪,共同战“疫”,才点燃了我们共盼春来的勇气和底气。
湖北省、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王中民老师知道他俩在时疫爆发的第一时间,挺身而出、驰援抗疫主战场的故事后,挥毫创作《并肩抱薪电力人》写生一幅,再现了主网志愿者在疫情面,比目连枝、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美好画面。
林闽在武汉市血液中心为疫情期间告急的血库“添血”。
忙碌了一天的志愿者们在照片中留下了灿烂的笑容。
吴平涛看到“解燃眉之急”的货车到位,在车前伸出必胜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