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安徽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以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机械基础件、农业机械等10多个行业、100多个大类、近万种产品且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2019年,我省共投入130亿元资金,采取“借转补”、事后奖补、产业基金等方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来自省经信厅的数据则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安徽装备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0亿元,增长3%。
尽管安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王姝文在接受人民数字安徽专访时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标准化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产业集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多个方面。“具体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引领动力不足;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标准国际化水平不高,新兴领域(如智能制造)标准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备,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和规则时竞争力不够;产业布局较为分散,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严重,有限的资源无法形成合力,不利于产业集聚发展等等。”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我省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对此,省政协委员王姝文建议,安徽应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支持质量创新、增强质量发展能力;优化标准供给、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水平。在她看来,要加大质量创新投入,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产品生产全过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在优化标准供给、提升标准技术水平方面,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时要培育壮大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当然,还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搭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区入园,推进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发展、上下游互融共生的一体化生产格局,形成协同发展优质产业链。”(人民数字安徽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