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吉祥物“龙龙”一经发布,就受到了广大市民、跑友的喜爱,大家一起来围观下“龙龙”吧!
吉祥物经过众多网友取名“龙龙”,也反映了网友们对河源“恐龙”的喜爱,因为河源是“中华恐龙之乡”,河源恐龙蛋化石数量惊人。夸张点说,河源市区遍地都是恐龙蛋化石,说不定你脚下的路就埋藏着恐龙蛋化石哦。广大跑友如果还不了解河源,跟着阿妹一起了解一下“中华恐龙之乡”!
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5年1月28日,第三届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颁证典礼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建中从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审核官大卫·霍塞特手中接过了精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证书称:“至2004年11月,中国广东省河源博物馆拥有世界最多恐龙蛋化石收藏。数量为10008枚”。
中华恐龙之乡
同年,河源成功摘得“中华恐龙之乡”的牌子
自1996年3月6日,河源市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化石开始,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恐龙化石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工作,成立了河源市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保护区。近年来,河源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不断攀升。
千奇百怪的恐龙蛋化石
河源出土的恐龙蛋化石,种类丰富,多达十几种。蛋的形状也是千姿百态,有长条形、棱柱形、椭圆形、扁形、圆形等。规格从1.5厘米至19厘米不等。
窃蛋龙蛋化石
窃蛋龙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身长1.8到2.5米,大小如鸵鸟,长有尖爪、长尾,推测其运动能力很强,行动敏捷,可以像袋鼠一样用坚韧的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跑起来速度很快。
河源棱柱形蛋
这种棱柱形的蛋每枚蛋通长9.6厘米,通宽6.0厘米,通高3.8厘米,据信来自70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整窝共3枚,是伤齿龙蛋。
伤齿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约7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最有智慧和最强壮的恐龙之一。最初是因为它尖锐的牙齿而得名。
长条形恐龙蛋
这是长条形恐龙蛋,距今约7000万年前(晚白垩纪),在河源市区出土。具体是什么恐龙蛋至今还无法得知。
袖珍蛋化石
袖珍蛋化石内部有结晶体
河源出土的袖珍蛋。是世界上个头最小的蛋类化石,其直径最大不超过2厘米,最小仅1.5厘米,大小仅有鹌鹑蛋的一半。蛋化石内部还有结晶体。
有专家认为是畸形恐龙蛋,也有专家认为是爬行类动物蛋化石。该批10余枚袖珍蛋类化石是在河源市区迎客大桥南端附近的工地上陆续被发现的。
晶体恐龙蛋化石 颜新阳 摄
这种看起来像个椰子的晶体恐龙蛋俗称“水晶蛋”,约生成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非常珍贵稀有。
恐龙骨骼和脚印化石
一般来说,恐龙骨架化石、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脚印化石很少在会在同一个地方被发现。但河源却是世界上唯一的集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恐龙遗址。
河源出土的恐龙骨骼化石非常少。上图为白垩纪黄氏河源龙骨骼化石,通长110.0厘米,通宽66.0厘米,通高22.0厘米,是65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黄氏河源龙骨骼化石,共有三具个体骨骼化石,其中一具除了易碎的头骨保存不完整及受到强烈挤压外,其他部分仍以原始状态保存。
为市恐龙博物馆点赞
截至目前,河源市恐龙博物馆馆藏恐龙蛋化石18370枚,同时还发现15具恐龙骨骼化石个体及众多恐龙足迹化石模型。
特别是“黄氏河源龙”是新属新种,其正型标本已获国家一级文物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双料国宝”称号,打破了“有蛋无龙,有龙无蛋”的一般规律,使河源成为世界上罕见的集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龙蛋共生地”。
河源黄氏龙
作为河源恐龙文化宣传展示的主要窗口,河源市恐龙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平台,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进馆参观的人数逐年增长,2018年进馆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
“河马”选手凭借参赛号码布,还能免费参观河源恐龙博物馆哟!准备好一起去河源市博物馆开启“恐龙之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