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的万科锦程小区,有个30平米的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在这里,VR游戏、飞行棋、转盘都会教你如何分类生活垃圾。别说中老年人,在这里待久了的小朋友都会分类生活垃圾。
而随着生活垃圾分类进入重庆市民生活,相关行业也在兴起,作为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清洁阿姨参与该项工作,有了额外收入,而一些年轻人,看到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前景,也选择加入其中,坚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找到了工作价值。
小区有个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
今日(1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的万科锦程小区,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该小区大门外墙上色彩明艳、设计独特的垃圾分类宣传栏第一时间吸引了记者注意。
“这还是小意思,你跟我来,重头戏在后面。”重庆恒奥环保公司相关负责人夏婷婷带领记者进入小区,沿途可见智能垃圾桶、垃圾投放点。记者了解到,石油路街道在万科锦程小区先后投入经费,配备两分类、四分类垃圾投放点46处,开展专场宣传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1200余份,构建良好的文明生活环境,同时,引入第三方服务企业——重庆恒奥环保公司,实施“居民分类投放—社会单位分拣—责任单位分类收运—市级分类处置”模式。
▲石油路街道万科锦程小区的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
在小区物业管家“幸福驿站”旁边,记者看到了“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字样。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营造氛围,万科配合重庆恒奥环保公司在小区公共区域划出30余平方米打造了垃圾分类的宣教体验中心,主要用来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引导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从主城范围来看的话,这里算得上率先打造的智能又系统的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了。”夏婷婷介绍,该中心正式投用已1个月多月时间。
VR体验、飞行棋……玩耍中get垃圾分类知识
智能体现在哪些方面?进入宣教体验中心,电子屏、酷炫的VR眼镜和手柄设备,让人忍不住想体验一番。
戴上VR眼镜和手柄,夏婷婷给记者示范起了如何玩VR游戏:“烂苹果,装入易腐垃圾桶;电池,有害垃圾;用过的餐巾纸,其他垃圾;用过的尿布,其他垃圾……”她双手不停挥动,原来是在捡起掉落在地面的各种生活垃圾。
▲中心里的VR体验设备。
通过夏婷婷的示范,记者明白了,原来,VR游戏里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情节,通过玩游戏,寓教于乐中,来引导居民正确分类生活垃圾。
别以为年轻人见怪不怪,对VR游戏不感冒,可夏婷婷告诉记者,来这里体验VR游戏的,多是一些年轻人。
除了VR体验,该中心还有飞行棋、转盘、小小垃圾桶等等,这些设施都巧妙的与生活垃圾分类结合起来,摆放在这里,随时欢迎小区居民前往体验。而除了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这些小游戏,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还可以在该中心积分兑换肥皂、粮油等生活用品,以及免费借阅书籍。
小区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5% 小朋友也会
多位小区业主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以来,他们陆陆续续开始办理积分卡,然后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的活动当中来。
14栋的吴嬢嬢说,一开始,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她还有点恐慌,但随着街道和生活垃圾指导员的宣传和引导,再加上常常来这个宣教体验中心体验、听中心工作人员讲解,慢慢地,她也掌握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套路。现在,说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来,她用了两个字:容易。“其实在家庭生活当中,生活垃圾相对来说比较固定,都是易腐垃圾较多,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较少,熟悉了,就知道怎么分类了。还有,考虑到易腐垃圾最多,小区安排对易腐垃圾每天定时定点投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每周定时定点投放,很科学。”
▲小区里的小朋友也爱来这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游戏。
除了中老年人,小朋友们对分类生活垃圾的自觉,也让记者有些吃紧。记者采访时注意到,因为感冒不能上学,5岁的徐锦呈小朋友在家里大人的带领下,也来到宣教体验中心。看到有小小垃圾桶和画有图案的纸牌,徐锦呈也和在场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加入了垃圾投放的游戏中来,还一边分类一边说道:“塑料瓶是可回收的,烟头是其他垃圾。”
对于老人和小朋友们的自觉,长期在宣教体验中心与他们打交道的夏婷婷毫不意外:“这个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有95%呢,这可是实打实的数据。”
清洁阿姨兼职指导员 总收入6000多元/月
而每天晚上6点,小区清洁主管罗志容会来到小区其中一个四分类垃圾投放点,因为小区一共设置了5个易腐垃圾集中投放点,所以,和她一样的,还有4位同事。
作为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来到投放点,他们先是会打开易腐垃圾桶桶盖,然后站在旁边,等业主前来投放,如果业主投放得不对,他们还会现场指导。不过,罗志容告诉记者,对于易腐垃圾的投放,现在基本没有投放错误的,小区业主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晚上8点,等集中投放易腐垃圾的时间过去,罗志容和同事们才会离开。
▲小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来这里兑换商品。
罗志容和同事们的辛苦,是有额外汇报的。
她告诉记者,每个月10日,她和其他4位同事都会领到重庆恒奥环保公司发给她们的报酬。她的报酬一共1400元,其中,800元是作为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的酬劳,另外600元则是垃圾分拣的酬劳。而除了上述酬劳,作为小区清洁主管,罗志容还有工资。“加起来有6000多元左右吧,可以说是收入增加了。”她高兴地告诉记者,生活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而自己付出一定的劳动,也可以收获兼职工资,是真的一举两得。
年轻人转行过来 找到工作价值
不只是罗志容他们,作为新兴事物,生活垃圾分类进入重庆人生活的同时,也催生出新兴职业,许多年轻人就十分看好这一新兴职业。
27岁的夏婷婷就是看好者之一,她原本是区县的一名英语老师,工作稳定,但向往都市生活的她,看到这一新行业的发展前景,毅然决定转行,从零开始,投身这一陌生领域。今年3月份,她应聘了公司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师职位,经过3个月的培训,今年6月,正式上岗。现在,每天她的工作,都是奔走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街镇的社区、学校,宣讲生活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每周工作5天,在外宣讲的时间占到了80%,其实还是老本行,都是给别人讲课,但是,有意思得多。”她说。
凭借出色的口才和优异表现,如今,夏婷婷已经是公司里的宣传部部长。有公司来挖过她,愿意给高薪、高职,但她拒绝了:“这个行业很有发展前景,我想再沉淀积累一下。”
▲夏婷婷(右)和文敏都是转行来从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
同事文敏26岁,一样是转行过来的。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师的她告诉记者,除了工资待遇不差,让她和夏婷婷都觉得有激情的是,居民们对她们工作的那份认可。“当居民们对生活垃圾分类有不懂或者不理解,通过我们的讲述和解释,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分类以及分类的意义,还有更高素质的居民和我们一起探讨,他们的赞赏和配合,让我觉得被肯定,工作的社会价值得到体现,而且,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有助于居民素质的提高,本来就很有意义。”
新闻多一点
主城生活垃圾分类覆盖46个街镇、367个社区
12月16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目前,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体系全覆盖,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覆盖46个街镇、367个社区、161余万户居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28%。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超过95%,餐厨垃圾处置规模达1800吨/日,居全国前列。
▲该小区易腐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之一。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朱婷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