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引擎"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曾已5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行业内外一度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级,或成为我国在汽车行业领域湾道超车的有效途径。
希望之火熊熊燃烧,仿佛看到了我国汽车行业崛起之光。然而,随着今年6月补贴新政的正式实施,补贴门槛以及补贴方向的转变,购车成本增加,狂热后的市场需求趋于理性,新能源汽车产业又被打回"原型",新能源汽车产销迅速下滑。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万辆、7.5万辆,同比下降35.4%和45.6%。虽然,今年1月至10月的总量增加,但下滑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不仅传统汽车企业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行列,就连造车新势力也不顾一切的加入到了这一片波涛汹涌的蓝海。补贴政策的作用在于,引导了一个有利并正确的方向,营造出一个声势浩大的环境场,激发众企业的热情。但政策不能始终起主导作用,终究要回归市场,到底行不行,是骡子还是马,还得看企业本身的实力。
明显地,政策退坡之后,造车新势力已感到巨大压力,即便是被行业看好的蔚来汽车,前段时间也因为经营问题而焦头烂额,深陷舆论场。据报道,蔚来汽车业绩巨亏达400亿、市值蒸发800亿、公司大裁员负面,CEO也离职了。10月份,蔚来汽车交车量也只2500多台,自2018年6月开始交付,截止10月,总计才26215台,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的表现已经数一数二,其他的可想而知。
传统汽车虽然比造车新势力,在研发、采购、制造以及成本控制上有明显优势,但也不是都撑住起补贴退坡后的那阵狂浪,很多传统汽车大企的新能源产品都未能出现在月度销量榜单上。只有比亚迪系列产品、北汽新能源在这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实力。
按照计划,补贴政策极有可能在2020全面退坡,届时新能源汽车的局面将更加困难,很多产品或将最终退出,特别是将对造车新势力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那以,这个激素催生的"娇娃",如何自立更生?
毫无疑问,最重的一点是加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弊病是巡航里程短和充电问题,所以加强充电设施的建设十分必要,比如在北京和深圳,由于基础设施完善,充电设施多,其市场需求量就大,认可度就高。而今政策从直接补贴向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转变,这是一个好动向,一旦消除了用户的充电焦虑问题,市场需求就会重新启动。
解决成本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产品普遍高于传统汽车。因为成本较高,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特别是电池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当然技术上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只能在现在技术上寻求突破,以规模化带来成本降低。好的消息是国家现在正在鼓励新技术的开发,特别是氢电池的技术研发,值得期待。
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差异化。很多传统汽车企业比较"懒",同一款产品把发动机卸掉,换成电池就成为了新能源车,很少投入研发独特的新能源产品。没有摸清新能源汽车当前主要是作为城市出行的需求,而且价格方面还比同款燃油车高,消费者自然不会接受糊弄。纵观新能源汽车市场,有自身独特个性的产品,市场的接受度就会高,比如,欧拉R1、奇瑞eQ等。
最终所有的努力是重振消费者的信心,只有续航升起来、价格降下来、配套搞起来、服务做起来,消费者的需求才会涨起来。新能源汽车要成为行业的主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能结合传统汽车企业的制造实力和新势力的思维和理念,那么结果会不会更让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