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车型共线生产,焊装95%自动化,参观华晨宝马铁西工厂
2019-11-16 14:39:33   

文/MZ

德国人精益求精的耿直和工匠精神,在中国正在慢慢被人遗忘,现在“MADE IN GERMANY”能勾起的购买欲,可能都超不过“MADE IN CHINA”的这股国潮风。现在的汽车产品真正从质量和工艺上被人津津乐道的,早已不是曾经质量独霸天下的大众捷达/桑塔纳,而是日系的那几位,以至于人们都忘了曾经的德国工业是领先世界的。

在2013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正式提出了工业4.0这个概念。为了让德国在工业上保持世界领先,德国将工业4.0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就像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之于中国一样。但是今天我们不聊高高在上的国家战略,而是聚焦产品,聊一聊工业4.0对我们真正买到手里的汽车,到底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工业4.0?

所谓的工业1.0-4.0是根据工业化生产的不同阶段而划分的,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智能化时代。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在自动化生产、柔性化共线生产、数据智能采集分析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智能化程度。通过这些智能化制造的特性,铁西工厂的工业4.0真正影响了汽车的价格、产量和质量。

价格

早在2004年,华晨宝马就开始国产宝马3系轿车。当时华晨宝马3系的售价是34.8-40.8万,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对比当时的房价,北京较贵的朝阳区的均价为4500元/平米,一辆华晨宝马3系可以抵得上77平米的一套房产。时间来到15年后,朝阳区的房价已经翻了15倍,而华晨宝马3系的售价仍然保持在接近的水平:31.39-36.39万。

15年的时间,如今的汽车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为何售价却能维持在同一水平呢?

铁西工厂拥有完整的整车生产线,包含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发动机工厂。另外还配备有物流中心、测试场地、铁路运输站。焊装车间的自动化程度达到了95%,是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整车制造工厂之一。95%的自动化率意味着许多繁琐、重复的工作越来越不需要人的参与,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错误率,也降低了人员成本。

在铁西工厂,宝马的1系、2系旅行、3系、X1、X1 PHEV、X2等车型实现订单式的共线生产。每一个订单从头到尾,直到最后的下线检查,都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进行。一辆辆完全不同型号、配置、颜色,甚至不同动力总成的车排在一起,接受最终的下线检查,这个场面还是颇为壮观的。在这个过程中,工业4.0的柔性生产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人员、物料、场地、运输的成本。

产量

很少有购车者会关心一款车型的产量,但是在售车型的售价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产量的影响。比如都使用1.5T发动机的本田CRV和本田思域,因为发动机产能有限而长期不打折甚至加价。丰田汉兰达,雷克萨斯ES,这些车型也因为产量少导致订车要等几个月,价格就更加坚挺了。除了这些产量完全喂不饱市场的车型外,还有一些刻意控制产量的车型,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比如现代菲斯塔、标致508L,它们虽然也有折扣,但是较低的供应量控制住了下跌的终端价格。

那么工业4.0如何提高产量呢?利用大数据。

通过监控生产数据,预知将要发生的影响生产的事,提前解决,提前处理,就能让生产线不停的工作。铁西工厂通过智能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及时预测机器缺陷,通过预防性维修,确保持续的生产不被打断。例如自动更换焊接设备的耗材、自动计算每台设备的维护周期,提前在生产间隙进行维护。这些预防性工作,在大数据的分析下,形成了清晰可执行的方案,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质量

近期特斯拉中国工厂建成投产的消息引起了国内制造业的关注。在此之前很多特斯拉早期Model S的用户忍不住调侃,称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生产质量将高于特斯拉美国工厂,因为特斯拉美国工厂的产品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下面我们来看一张图。

提高质量的前提之一,是尽可能的降低出错率。

在质量控制方面,铁西工厂采用的是视觉识别技术。通过LED探照灯、X光检测仪、高反差照相机等设备,工作人员可以实时通过电脑屏幕接收到车身的检测报告。哪个位置点有瑕疵,系统都会清晰地标明。工作人员只需下达指令,有瑕疵的车身就交给另一批补漆的机械手臂全权负责。无论是表面瑕疵还是性能缺陷,视觉识别技术都能准确、快速地检测,并且实时分析反馈。真正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实现“零缺陷”。

我曾经在宝钢的一线岗位工作过两年,对制造业及自动化有一些自己的理解。这次参观铁西工厂时,许多在岗工人正在工作,看到一辆辆新车完成下线检查,进入车库,心里五味杂陈。铁西工厂的外籍人员占比是7%,有数百名海外的专家在这座工厂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工业目前的现状,想要赶上德国工业的水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在宝马工厂也好、特斯拉工厂也好,中国装得下。曾经的北汽、上汽、一汽只能为他人做嫁衣,用市场换技术,而现在中国有了很多很多自己的品牌和汽车。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足够多的钱和足够多的人可以支撑汽车工业向下一个里程碑迈进,到那时,最幸运的还是消费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东营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