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田与妻子杨辉雨金婚50年合影
王开田一家人
王开田(右一)参加助残服务活动
王开田和杨辉雨手牵手外出散步
74岁的王开田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大渡口人,因为先天原因双目失明。他的妻子杨辉雨今年72岁,2岁时也双目失明。两个全盲的人,因为共同的遭遇渐生情愫,最后生活在一起,这一晃就是整整50年。
这对让人羡慕的恩爱夫妻,没有健全的身体,但是夫妻俩却依然幸福地生活着。在他们失明的世界里,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听听这对盲人夫妇的人生故事。
双双失明:他们依然寻觅到甜蜜爱情
一大早,家住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华庭紫苑小区的王开田和妻子杨辉雨坐在沙发上,听着收音机里正在播报的新闻,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室内洋溢着温暖。
笔者在来王开田夫妇家之前,曾经多次想象一个盲人的家会是什么模样。打量王开田的家,只见干净的地板,舒适的沙发,崭新的电视,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这一切看起来都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康之家,与普通家庭并无两样。
“虽然我们俩都是全盲,但我觉得我俩在一起就是最合适的。”王开田坐在妻子杨辉雨旁边,略带羞涩地浅笑着告诉笔者。杨辉雨则默默坐在他身旁,憨笑着不说话。
“很多人问过我们为什么会在一起。我们都在盲校学习按摩,是同班同学,1969年毕业后就结婚了,彼此说不清楚哪里好,就是觉得在一起很舒服。”说起两人相识相知的经历,王开田脸上满是幸福。
结婚后,王开田夫妇两人都在我区盲人按摩门诊部工作。1970年,他们有了第一个活泼健康的儿子。当了父母以后,夫妻俩的生活既有欢笑也有压力。“我在家带孩子,丈夫工作养活我们娘俩。儿子好像知道我们的不容易,所以比一般的孩子乖,从不哭闹。虽然日子过得紧了点,但是我们坚信日子会越过越好。”杨辉雨笑着说。
经营小店:享受宁静快乐的幸福生活
2000年,王开田大儿子的工作单位倒闭,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大儿子便开始跟随王开田学习按摩技术。学成之后,大儿子在王开田和妻子杨辉雨的帮助下,经营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凭借着王开田过硬的按摩技术与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按摩店生意还不错。如今,一家人守着这个按摩店生活,日子虽然简单,但很宁静、快乐。
“爸爸,今天吃芋儿烧鸡哦!”说话的人是王开田的小儿子。只见他提着一大袋食材,径直走向厨房。几分钟后,小儿子拿出一个不锈钢盆与芋头,坐在餐桌前开始处理芋头。“爸妈年轻的时候不容易,带着我和哥哥从来没有抱怨过,现在该享福了。”
王开田告诉笔者,他们夫妇二人育有两个健康的儿子。两个儿子勤劳懂事,从十五六岁开始就包揽了生火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他们夫妻二人也就再没有做过家务。现在,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并且各自都有一个儿子。大儿子一家为了方便照顾两位老人,特地在隔壁小区买了房,同时大孙子每天放学后都会陪着王开田夫妇聊天。小儿子一家则一周来看望老人三至四次,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证明自我:热衷不求回报的志愿服务
今年8月16日上午,王开田在志愿者引导下,来到革新社区为社区居民免费按摩,这是他今年第三次参加由大渡口区残联和梅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助残服务活动。
只见他熟练地摸出随身携带的治疗巾,一边详细地询问居民的肩颈情况,一边用手触摸着居民的肩颈,轻轻地推拿按摩。按摩结束后,他还教大家一些简单易学的推拿手法,以便平时在家操作,从而缓解肩颈疼痛的病情。
为什么会成为志愿者?这事要从十几年前说起。退休后的王开田结识了一些盲友,在交流中,王开田逐渐接触到公益,他便萌生了参与公益成为志愿者服务他人的想法。在常人的印象中,盲人是被公益志愿者服务的对象,一个盲人怎么可能成为志愿者呢?
“其实想法很简单,我也想证明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就这样,王开田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区残联以及梅明社工,成为了一位志愿者,这一做就是十几年。
对王开田来说,用所学之长来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我看见了许多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有了生活的喜悦感。”
笔者手记
高尔基说过:“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的确,生活中如果没有经历苦难,人们怎能感受何为幸福?王开田夫妇在苦难中比常人更多地感悟何谓乐观坚强,何谓知足常乐。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历,重新诠释了幸福生活的定义,为高尔基的这句话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这对让人羡慕的恩爱夫妻,没有健全的身体,但是夫妻俩却依然幸福地生活着。在他们失明的世界里,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听听这对盲人夫妇的人生故事。
双双失明:他们依然寻觅到甜蜜爱情
一大早,家住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华庭紫苑小区的王开田和妻子杨辉雨坐在沙发上,听着收音机里正在播报的新闻,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室内洋溢着温暖。
笔者在来王开田夫妇家之前,曾经多次想象一个盲人的家会是什么模样。打量王开田的家,只见干净的地板,舒适的沙发,崭新的电视,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这一切看起来都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康之家,与普通家庭并无两样。
“虽然我们俩都是全盲,但我觉得我俩在一起就是最合适的。”王开田坐在妻子杨辉雨旁边,略带羞涩地浅笑着告诉笔者。杨辉雨则默默坐在他身旁,憨笑着不说话。
“很多人问过我们为什么会在一起。我们都在盲校学习按摩,是同班同学,1969年毕业后就结婚了,彼此说不清楚哪里好,就是觉得在一起很舒服。”说起两人相识相知的经历,王开田脸上满是幸福。
结婚后,王开田夫妇两人都在我区盲人按摩门诊部工作。1970年,他们有了第一个活泼健康的儿子。当了父母以后,夫妻俩的生活既有欢笑也有压力。“我在家带孩子,丈夫工作养活我们娘俩。儿子好像知道我们的不容易,所以比一般的孩子乖,从不哭闹。虽然日子过得紧了点,但是我们坚信日子会越过越好。”杨辉雨笑着说。
“其实想法很简单,我也想证明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就这样,王开田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区残联以及梅明社工,成为了一位志愿者,这一做就是十几年。
对王开田来说,用所学之长来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我看见了许多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有了生活的喜悦感。”
笔者手记
高尔基说过:“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的确,生活中如果没有经历苦难,人们怎能感受何为幸福?王开田夫妇在苦难中比常人更多地感悟何谓乐观坚强,何谓知足常乐。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历,重新诠释了幸福生活的定义,为高尔基的这句话作出了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