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七
班上有个孩子,成绩好能力强,而且很懂事,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与他妈妈之间矛盾颇深。
他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爸妈都在上海打工。上高中后,家长觉得到了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了,于是在校外租了房,妈妈回来陪读。
本以为会母慈子孝,温馨地渡过高中三年,结果隔三差五就闹得鸡飞狗跳。母子俩吵的最厉害的一次,孩子把饭碗都摔了,摔门而出。片刻之后,妈妈找出去,却看见儿子在楼下帮一个陪读的老人拍被子。两人有说有笑,开心异常……
阳光下,儿子的笑容却刺疼了妈妈:儿子对每个人都礼貌友善,却唯独不听自己的话,为什么?
孩子抵触家长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其实是因为心中对家长不满。
一个人只有不带情绪地去评价另外一个人时,才是最客观的。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做到完全客观。如果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一个人,那个人就仿佛带着光环,就算做错了事,我们也会觉得他傻傻的很可爱。如果我们带着不满甚至厌恶的情绪去看另外一个人,他就算做好事,我们也觉得他很虚伪,觉得他在装模作样。
一旦有这种误解,孩子自然会抵触家长,反感家长。
孩子抵触家长的形式主要有以下3种:
当孩子带着抵触的情绪跟父母相处时,必定是剑拔弩张的。性格外向的孩子,会直接与家长发生争吵;性格内向的孩子,会表现的少言寡语,不爱与家长沟通。但是,不管是哪种性格的孩子,他们都会不听家长的话。而且越大越难管教,越大与家长的矛盾越深,令家长心力交瘁……孩子的抵触让家长心碎,其实他们自己的心里也不好受。但是他们依然会采取以下3种方式抵触家长:
①逆反心理。越是家长提倡的,他们越不做;越是家长反对的,他们越要做。
②暴躁易怒。家长一开口,孩子就开怼,亲子之间无法沟通。
③非暴力不合作。不论家长好言相劝,还是批评责备,孩子都不回应。
哪些孩子长大后会抵触、反感父母?
孩子以对抗、冷战等方式抵触父母,表达对家长的房,他们的内心却尤为煎熬。可是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去看一看这些孩子的成长历程。哪些孩子长大后会抵触父母?主要也可以分为3类:
①父母双双外出务工,从小就是留守儿童。
②父母都很忙,只出钱不陪伴,由保姆带大。
③父母之间关系很糟糕,从小生活在剑拔弩张的家庭环境中。
这3类孩子,总结起来有一个共同特征:从小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对他们来说,跟陌生人无异。父母确实养活了他们,却从来没有关爱过他们。他们曾长久地期待父母的关爱,但太久没有得到回应,他们就把心里的那扇门关上了。等到某一天,父母忽然回过头来,想要敲开那扇门,那真是难于上青天!
2016年的时候,我是班主任,接手了新一级高一班。有位家长因为陪读的事找我调解。她生下女儿三个月就外出打工,直到女儿上高中了,她才回来陪读。但是,孩子却说:“你来陪读我就不读了,你要是敢逼我,我就去死。你有什么资格管我?你是谁啊?”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觉得他们一无所知,就像小猫小狗一样,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就可以了。家长觉得自己要趁着孩子还小,老人可以帮忙带的时候出去挣钱,将来为孩子买房买车。若干年之后,也许他们挣到了房子和车,也许他们什么也没挣到,但不论如何,有一点是共同的:
孩子跟他们不亲。
孩子不听他们的话。
孩子不接纳他们。
陪伴和教育孩子,应该从他们刚刚出生时开始,而不是等到他们上高中了,才想起来去陪读。
从小教育好了的孩子,不论到何时都愿意听到家长的建议。从小没教育好的孩子,越长大越疏远父母。
孩子上小学之前,家长没有用心陪伴过他们,等到孩子上初中上高中后,请家长也不要责怪他们不听话。毕竟,在他们最弱小、最孤独的时候,你们缺席了。虽然是家长,但也不能要求孩子的心扉毫无理由地永远没自己敞开,对吧?
结束语:
陪读妈妈的心酸:孩子很懂事,却不听我的话,为什么?
因为,你之前15年的缺席,不是用3年陪读就可以弥补的。
因为,孩子小的时候缺少的陪伴,家长永远没有机会弥补。
所以,上文列举的3种孩子,长大后会抵触家长,反感家长,请引以为戒。陪伴孩子请趁早,不要小时候不管,等到孩子上高中了才去陪读。我是小七,乐于与大家交流。衷心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评论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