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内蒙古需要理由吗?
需要
是什么让你心有所属?
是什么让你日思夜想?
是什么让你刻骨铭心?
是什么让你回味无穷?
告诉我你的故事
让它成为
爱上内蒙古的第N个理由
今天
扶贫“排头兵”那顺
要和我们分享他的退役故事
“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真心诚意地组织他们脱贫致富,实实在在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亲身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乡亲们就信任你,支持你”,这是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五年来的亲身感受。9月初,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三级相关扶贫部门到我驻村开展扶贫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结果,到2019年8月底,内蒙古清水河县范四窑村103户贫困户中除3户因病返贫外,其他全部脱贫。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我从2002年2月转业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机关事务中心后,感到挺高兴,在机关工作虽然忙点、累点,但环境舒适,在朋友面前说起来也体面,工作还算平稳。就这样一晃十来年过去了。
2014年9月的一天上午,我突然接到办公厅秘书长罗琳的电话,让我速到他办公室有要事相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小跑步来到秘书长的办公室。我没有忘记军人的礼节,整理了一下服装,“报告。”“请进。”我直溜溜地站在秘书长的面前。“别站着了,请坐下。”我按照秘书长的意思坐了下来。“那顺呀,这些年你工作的不错呀,从2002年你转业至今年,已经8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我们又查看了你的档案,发现你在部队服役期间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荣获优秀士兵两次,多次受到营连嘉奖。向你这么优秀的党员应该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好。呼和浩特市政府给咱们办公厅一个到农村驻村当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指标。我们从机关人员中进行了认真挑选,感到你当兵十几年,获得了那么多奖励,在机关又经过锻炼,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提高很大,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今天叫你来,先听听你的意见。”“秘书长,我没有意见,我听组织的,让我去哪儿都行。”秘书长又说:“你先不要着急,回去和你妻子商量商量,这一去最少两年啊。”
当天下午,我下班回家后,哼着小曲不停地干家务。我妻子下班回家后发现我有点不正常。就问“你今天有啥喜事了,这么高兴?”“老婆,我要当驻村第一书记了,能不高兴吗。”我把秘书长与我谈话的内容如实汇报后问她,“老婆,你同意吗?”“组织上是选对人了,只要你愿意,我没意见。”“那照顾我妈、送宝宝上学、课外学习的事儿全靠你了。”“你放心去吧,家里不会拖你后腿的。”就这样,我收拾好行李,第三天就来到了清水河县宏河镇范四窑村。
挨家挨户走访,谋划贫困户发家致富新路径
我是第一批政府派出的驻村干部。当年,我背着曾经当兵时用过的橄榄绿被褥,带着组织的嘱托,带着爱人的期待,从呼市坐着大轿车,经过一百多里路的辗转颠簸来到了宏河镇范四窑村,村民带着惊奇、怀疑、期盼的目光看着我。
我把行李卷往村部一放,同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和村民拉家常,倾听村民的心里话,了解村民的困难事,在头脑中开始谋划贫困户发家致富的新路径。在走访中我发现,农民生产资料不足;不通自来水,群众吃水困难;村集体无企业,无收入;集体经济薄弱,群众生活贫困……这些我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夜里,我开始思考,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作为第一书记,我深知只有为群众干实事,真正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我在走访中发现,村民范六小靠养羊脱了贫。他从一只羊开始养,已经发展到100多只,实现年收入3万元。于是,我组织村民召开现场推广会,让范六小谈养羊发家致富的经验,鼓励大家大力发展养殖业。我们又在前梁自然村开展肉羊养殖试点工作,为村民们争取到市政府支持资金3万元,购买了种公羊6只、饲草粉碎机8台。针对前梁自然村种植藜麦120多亩,但缺少后续加工设备的困难,我又到市政府争取到扶贫资金6万元,购买了脱粒机、碾米机、抛光机等5套设备,开办集体米面加工作坊,解决了群众种植藜麦的后顾之忧,为培育藜麦种植这一增收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脱贫攻坚,没有产业带动不行。藜麦营养价值高卖价高、增收快,我组织发动前梁自然村村民种植藜麦。我个人以每亩200元包种了100亩旱地,种植了小香米和黑黍子,聘请贫困户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参加种植活动,按照每天100元工费发放,种植收获后所得利润全部用于帮助困难群众,大大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村民李在如两口子都50多岁了,靠种地不挣钱,后来又出去打工,由于没有技术也挣不上钱。我了解到他们过去做过豆腐,由于没找对销路,没有做起来。我建议他们继续做豆腐,我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都市全接触》联系,让他参加电商销售和到呼市参加直接销售,没多长时间,范六小的豆腐在呼市市民中就出了名,很快打开了销路。后来,我自掏腰包2000元帮助范六小买了一台冷藏柜,保证豆腐的质量。又帮助他家办理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证件,让他家合理合法经营,实现了自然脱贫。
2015年,我从呼市政府争取到9万元扶贫款。村委会上,有些村民提出要平分这一笔资金,我说按人头分,分到每个人手里能有多少。我向大家解释,这是政府给我们的发家致富款,我们要利用好、发挥好它的作用。由于多数村民都年岁已高,又没有文化,沟通起来特别困难。我就找有威信高的老人做工作。最后,经村委会研究决定,用这笔钱为贫困户购买了6只种公羊,为村集体购买了8台饲草粉碎机、脱粒机、碾米机、抛光机等5套设备,开办集体米面深加工作坊,解决了群众种植藜麦的后顾之忧,为培育藜麦种植这一增收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干加巧干,让贫困户幸福脱贫
前梁村贫困户张兴良有木工手艺,却仅依靠种地维持生计。2016年,他两个孩子分别上大学和中学,每月开支不小,而妻子又在这时患病住院,原本已经脱贫的家庭又返贫了。为了帮助他家摆脱困境,我经过多方打听,在呼市一家公司给张兴良找到了一份木匠活儿。从此,张兴良农忙务农,农闲外出靠木工手艺挣钱,一年收入6万多元,让他家彻底告别了贫困。在我的努力下,像张兴良一样的13户贫困户短时间内脱贫了,他们有的进城到饭店当厨师或服务员,有的做了家政服务,有的干起了铺地装修的技术活儿。钱挣的多了、家庭富裕了,自动脱贫了。
村民尹金连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病,妻子还有智障。由于近亲结婚,所生儿子也不机迷(方言,就是傻),是村里的重点贫困户,也是政府保底的要脱贫的建档立卡帮助户。我除了按照政策帮助外,还给尹金连在村里安排了保洁员、护林防火员、宣传员的工作,再加上低保补助,年内他们的家庭收入达到了脱贫的要求。
村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生活不能自理,我自掏腰包请保洁员经常到他家干一些家务活。有时保洁员忙不过来,几天才能去一次。一连几天,我发现老大爷的屋子总是黑着。当我前来一看,发现是电线出了问题。于是,我叫上电工师傅给他更换了电线和插座,电灯亮了。我又闻到,满屋臭气熏天,是老人不洗衣服所致。我顾不上休息,帮助老人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去年春节前,我特意买了红灯笼给老人家门口挂上,满屋子的喜庆。一来二去,我和老人相熟了。有一天他问我,能不能给他买一台收音机,想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还想要一块电子表,对老人的要求,我一一满足。来人逢人便说;“那顺书记真是个好书记,总是给俺办好事。”
我是呼和浩特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在工作中拍到1000多幅摄影作品,我利用个人人脉和优势,在2016年1月9日和2017年9月27日,经有关部门批准,先后两次成功举办“精准扶贫、与爱同行——那顺摄影作品义卖活动”,将所得6万余元善款全部用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及种养殖项目和生活医药救济上。为两名患癌村民购买体检卡和常用药,为生活在镇幸福互助院里的60位老人,拍摄了16吋生活照片并装裱成框,个人花费4000多元。为镇敬老院和村贫困村民发放全新救济衣物200余件,价值15000元左右。村民范海龙的儿子不慎摔倒导致骨折,为其联系骨科专家,并垫付了1万元治疗费。为村里开办食品加工坊、米面加工作坊的贫困户,购置了米面加工机器、冷藏柜、豆磨机、真空包装机,为村里残疾人买上了轮椅、拐杖、食用油、电热毯、保暖衣物。
2017年1月,我还组织成立了“爱心扶贫团队”,建立了3个由百余位亲朋好友和战友组成的“爱心扶贫微信群”。我在朋友圈里晒村民的贫困生活和卖不出去的绿色农产品,为村民自产的山茶、杂粮等农产品联系销路、开拓市场,为突发事故的贫困户发起募捐。给脑梗患者张进财买了轮椅、拐杖和护理垫,为患病困难群众买各种常用药品累计花费8000多元。还在范四窑村开了一家“扶贫爱心超市”,给村民免费发放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现已发放物品价值10000元。
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
我父亲在我12岁时因患病去世,老母亲从老家赤峰市巴林右旗来我家准备安度晚年。我到清水河县宏河镇范四窑村驻村以后,母亲和妻子、女儿一起生活。妻子是位孝子,想着法儿给老人改善生活。人老了毛病就多了,总嫌妻子熬得奶茶不够味,有时爱发点牢骚。妻子总是有泪往肚里咽。2014年9月份,母亲提出想回老家住一段时间,我满足了老人的要求。我利用国庆节放假,把母亲送回老家。11月22日,弟弟从老家给我打电话,说母亲患脑出血,赶快回来一趟吧。我请了十几天的假前来照护母亲。在医院病房里,我是每天忙个不停,给母亲喂药、洗脚、翻身、解除大小便等等。没出几天,母亲的身体基本恢复,能下地走路了。我办完母亲出院的手续后,又返回到扶贫第一线。2015年大年初四,弟弟又来电话了。带着哭腔说:“咱妈大面积脑出血走了。你工作忙,没时间就不要回来了。”噩耗传来,我是悲痛万分。我放下电话,跑到村部后山上,大哭了一场。“妈,我是不孝的儿子,在您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在扶贫一线,请您原谅我不孝的儿子吧”。
女儿上幼儿园的三年,正在我驻村期间。这期间我未曾接送过孩子一次,也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周一到周五我在农村,孩子在市里上学,周末我回到市里孩子学校休息。而我也不是每周都能回家,忙的时候一个月二十多天是在村里度过。三年当中,女儿学校的老师、同学,甚至小饭桌的阿姨都以为孩子是单亲家庭……周围的人嘴上不说,可私下也议论,说孩子没有爸爸。每当想起这些,我的眼角总是湿漉漉的。
那顺同志获得的荣誉
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3次,优秀士兵两次,多次受到营连嘉奖。
2002至2014年被呼市政府办公厅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8次。
2016年被呼和浩特市委、清水河县委分别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2016年被清水河县委评为“身边好人”,授予2016年度县“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016年被清水河县委评为“党建建设年活动优秀个人”。
2016年度荣获呼和浩特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先进个人。
2017年荣获呼和浩特市“最美青城人”、“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7年在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和市电视台“两学一做”建党96周年“榜样”电视节目栏中选入“精准扶贫典型个人”。
2017年被呼和浩特市委评为本年度“青城好人”。
2017年被清水河县评为本年度“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2017年被呼和浩特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评为本年度优秀第一书记。
2018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201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内蒙古好人”。
2018年荣获呼和浩特市“道德模范”。
2018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8年度荣获清水河县脱贫攻坚“创新奖”。
2018年被清水河县驻村工作队领导小组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向扶贫模范学习!
爱上内蒙古
因为这里是那顺美丽的家乡
爱上内蒙古
因为这里有他难忘的军旅生涯
爱上内蒙古
因为这里有他牵挂的扶贫工作
这是属于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