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益新芽计划|祁智:每一条乡村的田埂都可以通往康庄大道
2019-09-02 12:47:26   

交汇点讯 他是人们熟知的诗人、作家,也是孩子们眼中亲切的“祁智叔叔”。 从乡村中走出来的祁智,常年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最惦念的也是乡村孩子的教育问题。9月2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水滴公益发起的将走进徐州丰县首羡镇的张集小学。作为本次行动的“梦想园丁”, 祁多的社会力量,点燃孩子心中的灯,让他们看到更美好的未来和远方。 新芽计划“开学第一课”行动 智表示, 希望带动更

读好书

是留守儿童心灵空白的最佳填补剂

祁智对乡村儿童的关注由来已久。祁智笔下的《小水的除夕》,就是取材于自己的母校——靖江市西来镇中心小学。小说用“小水”的故事,讲述曾经的成长、分离和期盼了解乡村的孩子最缺少的是什么。 ,用贴近儿童心灵的笔触,呼唤人性尊严,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予以深切关注。 他说, 自己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并走出了乡村,最 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祁智说,“唯有读书才能够走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族的命运”,进而作为社会的一个小单元,就是在为国家的发展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因此祁智发起了全国最早的乡村阅读活动,指导乡村的孩子读书,让城市里的人们意识到,乡村里缺少图书,乡村的孩子需要图书。 祁智坦言,现在乡如对外部世界的诱惑太多,而孩子的发展又是多向性的,一旦缺乏正 “这些留守在乡村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孤独,而填补这种孤独感最有益的东西就是书籍”。 村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基本是与父母长期分离,由家中的老人来照顾 。 今的孩子所面 确的指引就容易走上歧路。

点明灯

燃起乡村孩子对读书的渴望

“与城市的孩子相比,乡村的孩子会更加没有退路。”乡村的孩子缺少好书,缺少对于读书的指导,更缺乏优质的教师资源。“但其实,每一条乡村的田埂都可以通往康庄大道”,祁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美好的,希望可以通过公益行动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让村的看到更美好的未来和远方,唤起他们心底向上的力量、对读书的渴望,”。而这,同样也是祁智成为红书包行动“梦想园丁”的愿景之一。 那些在 乡 孩子 “点亮孩子们心中的那盏灯 700所学校,多半是农村学校。祁智说,每当他站在操场上听到孩子们朗朗地读书声,就会从内心里感到,此时这些乡村里的孩子们和城市孩子是一样的。 到目前为止,祁智共去过全国近 他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拥有同样多的书籍,拥有同样的教育资源。 参加了这么来自于孩子们那种闪着亮光的眼神以及那一声声热情地呼唤。当记者问及此次参与友能够沉浸在自己的讲解中,这样效果才是最好。 多次的爱心公益活动,他总爱对孩子们说,“你们吹一下哨子,祁智叔叔就来了”。祁智说,每次公益行动走进乡村,自己最大的满足感就 “新芽计划”活动,会在现场为孩子们讲些什么时,祁智表示自己大多会现场发挥,这样才能保持第一次讲课的激情,希望到场听讲的小朋

谈教育

蹲下来讲话、站起来带孩子走路

在长期接触少年儿童的过程中,祁智也慢慢对教育孩子成长有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现在的父母已经意识到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但是却忽略了后面一句话“”。作为父母,作为成年人就是要带着孩子看世界,教育孩子融入社会,引导孩子做个正直、善良的人。 站起来带着孩子走路 1997年编辑黄蓓佳老师的儿童文学作品时,祁智就意识到自己所编辑的不单单是一本书,而是联系一家人的纽带,引导孩子认知世界的指路标,用自己真实的故事,积极向上的心态书写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 作品是唯一可以全家人在一起共同阅读的文学读物。”在 作为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祁智经常会给孩子们讲解如何写作。“我所写的故事都是在生活中有原型的,这也是我给孩子们做的示范,生活中的故事永远比你编造的更精彩。”他期待孩子们可以细心地观察生活,感受每一天不同的日出日落、风霜雨雪,用真实的故事传递内心情感。 交汇点记者 王建旸 陈彤 刘霞/文 虞越/摄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东营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