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中心社会活动部部长许琦:“泳神”行动 “大师”使命
2019-08-11 11:48:50   

中国泳神俱乐部太平洋保险游泳队,已于今天出发,参加在韩国光州举行的世界大师游泳锦标赛。行前,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活动部部长许琦,接受了随队记者的访问。

以下为访问实录——

记者:许琦部长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访问,首先想请教您——世界大师游泳锦标赛是一个什么样的赛事,它和世界游泳锦标赛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嚼文嚼字的话,你说的这两个概念其实都不准确。

国际泳联每年举办很多比赛,其中最高规格的比赛,是过去四年一届、现在两年一届的“国际泳联世界水上运动锦标赛”(FINA World Aquatics Championships),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但在我国,体育总局下面有专门的“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管理帆船、赛艇、皮划艇等项目,因此游泳界基本上不适用“水上运动世锦赛”的概念,以免造成歧义。

国际泳联主办的另外一项两年一届的比赛,全称是“国际泳联世界大师锦标赛”(FINA World Masters Championships)。这个比赛是1986年开始举办的,1973年开始举办的游泳世锦赛从四年一届改成两年一届之后,目前这两个世锦赛正好都是第十八届,用简称的话,我觉得可以分别叫“FINA世锦赛”和“FINA大师世锦赛”。

两个比赛之间的关系是:“FINA世锦赛”是精英赛事,“FINA大师世锦赛”是业余赛事——我之所以管它叫“业余赛事”而不是“大众赛事”,是因为参加“大师赛”的运动员里,虽然很多人没有过专业游泳的经历,但也有很多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级别的运动员,只不过他们现在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再以游泳为专业而已。

记者:“大师赛”这个名称虽然很好听,但好像和我们常用的“成人游泳”概念之间有冲突,您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

中国游泳协会多年以前就建立了“全国成人游泳”的竞赛系统,因此官方的说法,还不宜使用“大师赛”的名称。

但这里有这样三个问题:

其一,“成人游泳”这个概念,虽然是我们用来区分“专业”和“业余”的,但这个概念本身也是不很准确的,你总不能说孙杨、徐嘉余、刘湘、傅园慧他们不是“成人”吧?因此我想:随着中国游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今后的“全国成人游泳比赛”,也可能会正式改名为“全国游泳大师赛”。

其二,对于“大师”这个概念,专业游泳界可能会不接受,会觉得我是专业的都不叫“大师”、你们业余的凭什么叫“大师”,等等。但我觉得:只要能促进中国游泳运动的发展、促进意义竞赛市场的繁荣,别说叫“大师赛”了,哪怕叫“超级无敌大师赛”,也可以接受。何况参加“大师赛”的运动员,即使在游泳领域不是顶级运动员,也未必不是其它领域的社会各界精英。

其三,“大师赛”这个名称不是国际泳联独有的,而是世界体坛共有的,几乎每项体育运动,都有“大师赛”和分年龄组的“大师世界纪录”。比如美国的田径明星加特林,在获得2017年世锦赛男子100米金牌时创造的成绩,就被认定为“世界大师纪录”,因为当时他的年龄已经超过35周岁,符合“世界大师纪录”的标准——在这一点上,游泳和田径有区别,因为国际泳联的“大师世界纪录”里,并不包括现役专业运动员的成绩,要是包括的话,那么在25-29岁年龄组的“大师世界纪录”里,就应该有孙杨和张琳的纪录。

记者:作为游泳中心社会活动部的主要负责人,您对这次中国很多地方俱乐部组队参加“FINA大师世锦赛”,有什么要求吗?

答:

首先,这是中国地方省市俱乐部第一次以较大的规模、派队参加这一赛事,尤其是泳神俱乐部组织了很多的原中国游泳队的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参加这次赛事,这对中国游泳运动、特别是大众游泳来说,是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在此,我也代表游泳中心和中国游泳协会,感谢泳神俱乐部、感谢赞助商太平洋保险集团、感谢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够积极的投入到这次活动中。

其次,我希望参加比赛的“泳神”们能肩负起“大师”的使命,当好中国大众游泳的带动者和排头兵。这些世界冠军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正如总书记在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的同学们的回信中,对我们这些退役的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的要求一样: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希望大家在比赛中赛出风格、比出水平,争取好成绩,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再次,希望大家在赛后认真总结,对中国大众游泳运动的未来发展多提出建设性意见,特别是对下届在日本福冈举行的2021年FINA大师世锦赛中国队的组队、参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东营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