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报 记者 汤晨阳 文 周一豪 摄
铁骑的坐垫上热得发烫。
交警在高架桥上指挥交通。
利用工作间隙赶紧喝水防中暑。
●观察时段:8月6日下午1点~2点
●观察地点:杭州秋石高架、中河高架
●观察人物:高架交警
城市人的出行,不会因高温而止步。
为了保障四通八达的道路上通行顺畅,人们总是能够看到身穿制服的交警站在太阳下指挥交通。
在交警中,有一群交警戏称自己是“离太阳最近的交警”。他们工作的地方,高于城市道路几十米,没有绿树蔽阴,没有房屋挡晒,温度比地面要高出不少。可是,他们的工作依然忙碌。
时间:下午1点
地点:秋石高架姚江路岗亭
实测温度:38.3℃
警情说来就来 要随时准备着
昨天下午1点,室外骄阳似火。在秋石高架上,记者感受到的热浪更为汹涌。
在姚江路岗亭内,虽然开着空调,但是辅警吴浩还是满头大汗。桌上摆着盒饭,可是,他没什么胃口。“警情说来就来,我们机动队要随时准备着。”
原来,他刚刚连续处理了两起高架警情。
吴浩说,第一起警情是一辆汽车在高架上抛锚了。刚处理完准备回岗亭,他就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在秋石高架南往北的方向,有一名姑娘在行走。“高架上不能走人,这车来车往的,多危险啊!”
吴浩迅速赶到现场,看到眼睛红肿的姑娘,像是刚哭过。“你怎么一个人在高架上走,发生什么事儿了?”姑娘没有理睬吴浩,依然走着。为了防止意外,吴浩只好先把姑娘带下高架,并交给派出所民警处理。“下了高架,女孩情绪有所稳定。她告诉我,刚刚在车上跟男朋友吵了架,一时冲动就跑下了车。”
吴浩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苦笑道:“高架上吵嘴吵到弃车而走,我们也有遇到过,这样的赌气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太不负责了。我们有时候不仅要执法,还要偶尔充当充当‘和事佬’。”
时间:下午1点半
地点:秋石高架姚江路岗亭
实测温度:40.4℃
高架太阳直射
20斤重的装备一件不少
杭州交警支队高架大队一中队中队长杨长林说:“高架交警24小时保持着机动执勤,一旦收到警情,5分钟内必须到达现场处理,因为哪怕是一起小事故,晚到几分钟就可能引起高架交通的堵塞。”
高架大队一中队也叫城中中队,共有交警13人,辅警30人,负责中河高架和秋石高架两条杭城“主动脉”,单向路段共计22公里,每天平均的事故处理量在20~30件。
“一般来说,夏天高架上的温度比地面高5℃左右。”杨队长说,这是因为高架没有遮挡物,大部分区域都是处于太阳直射状态。
比柏油地面更烫的是高架交警的“铁骑”。
岗亭外停着一辆辆“随时待命”的警用摩托,重500斤,看上去非常拉风。记者想试着坐上摩托,不料被屁股底下火辣辣的坐垫烫得跳了起来,拿温度计一测,数值飙到了50℃。吴浩打趣地说,“我们都习惯啦,屁股不‘焦’,怎么叫高架‘焦’警呢?”
不仅如此,高架交警的长袖制服也很厚实。杨队长说,长袖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防晒,“要是穿短袖,站1个多小时手臂皮肤就晒脱皮了。另一方面,交警要是在骑车时发生意外,这件制服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高架交警下半身穿一条黑色长裤,裤脚插进长靴,腰间还系着一根腰带。算上头盔的重量,这一套装备足足有20斤的负重。
“这样的大热天一趟执勤下来,头盔里都是股酸酸的汗味,我们同事之间一般头盔都不互借,嫌弃对方的头盔味儿重。”吴浩说。
时间:下午2点
地点:中河高架涌金立交
实测温度:42.5℃
两车相擦车主“起火”
他和气精准的判定令车主信服
下午2点,指挥中心发来警情指令:在涌金立交东南角发生了一起两车事故。高架交警胡逸接警,他带上记者赶往现场。
烈日下,一名女车主正和一名男车主争论着,两辆车的车损看上去都不太严重。
“我正常下环岛,你这样变道过来,肯定是你要担全责的。”女车主说。
“我也是正常行驶啊,我从环岛入口慢慢开上来,是你变道太突然,我来不及反应才撞上的。”男车主也觉得委屈。
胡逸对事故现场进行了拍照取证后,让两位车主把车开到高架桥下的阴凉处进行事故认定,他说:“你们再争下去,人都要脱水!”
到了阴凉处,两位车主仍旧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让谁。胡逸站在两人中间劝道:“你们先别争,把驾驶证拿出来我看一下。”
两人倒也配合,停止了言语的争吵。这时,胡逸发现,女车主脚上穿着一双拖鞋。“抛开事故原因,你穿拖鞋开车对吗?车上有没有多余的平底鞋,赶紧去换掉。”看到交警一脸严肃,女车主也认识到了这个错误,马上回车里换了一双鞋。
胡逸说,他当时在给事故现场拍照时,就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了初步判断。男车主从环岛入口上涌金立交,此时遇到了正准备下环岛的女车主,双方是在变道的时候发生了剐蹭。“按照规定,进入环形路口的车辆要让在主线行驶的车辆先行,也就是说男车主应该让女车主先行;但是,女车主下环岛时变道过迟,导致双方往一条道上‘挤’,也要负事故的责任。”
最终,胡逸给出了此次事故的认定结果,两位车主当场表示接受。
处理完事故,胡逸从摩托车里拿出一瓶水,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头上的汗水沿着他的脸颊淌到下巴,滴在了他的警服上。胡逸告诉记者,550ml的矿泉水,他一天要喝六七瓶,高架上工作实在是太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