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青花传统艺人何秀华的青花缘
2019-08-02 21:44:51   

在建水碗窑村看似平凡的何二姐家里,其实一点也不平凡,这里收藏着多件精美绝伦的建水青花陶艺术品,碗、罐、茶壶、杯子、花瓶、装饰品等一件件器皿上,雕刻的青花图案都相当精美,这些青花艺术品见证了何二姐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何二姐真名叫何秀华,在家里排行 第 二,所以大家都亲切的叫她何二姐。何秀华是云南省陶瓷工艺 大 师,由于在青花工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她制作的青花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画笔飞扬,具有粗狂润泽的美感,2017年受聘到红河州师范 学 校从事青花研发及传承授艺。

何秀华自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学做陶,在家人的熏陶下,渐渐地爱上了青花。

何秀华的父亲何家顺、母亲段美英,同样继承了青花的传统工艺。何秀华很多青花的制作技艺主要是跟随母亲学的,后来又跟随她阿姨何丽春学习,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何秀华掌握了青花的制作工艺。

可别小看这青花的制作,它相当讲究,就说画青花的毛笔,何秀华家的毛笔都是用狗颈上的毛制作的,所以何秀华画起来得心应手。

有了好的毛笔,可要画出栩栩如生的 凤 凰也并非易事,作画过程需要一气呵成,如稍有停顿,线条就会停滞流釉,整个画面就会显得呆滞、不鲜活。“一枝一叶总关情”,没有数十年的功夫,要达到这样扎实的功底,是很难做到的。

为了画好 凤 凰,何秀华勤学苦练,查阅资料,请教当地有名望的陶艺 大 师,借鉴建水出土的元代青花的绘画技法,通过不断的学习历练,她的青花绘画水平 得 到了质的飞跃。她画的 凤 凰呼之欲出,寥寥数笔,却把 凤 凰展翅高飞,围着牡丹盘旋的神态画得入木三分。

这些年来,何秀华为了复原元代青花的制作技艺,她在碗窑村出土的青花残片中不断吸取营养,反复研究,深究上面的装饰技法,探索装饰图案代表的喻义。通过自己的苦心研究,把这些装饰图案运用到了青花创作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装饰风格,她的每一件作品都没有雷同的。她对所画的图案了然于胸,随便拿上一个陶罐,她就知道怎样布局、怎样装饰才美观。

为了传承好青花这一传统技艺,何秀华把自己的家改成小作坊,有专门的拉坯室、青花装饰室、现代汽窑,除了过道外,家里摆满了青花艺术品。通过长年累月的探索,何秀华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青花装饰技法,这些装饰看似简单,却意义深刻。

笔者注意到这其中有一个四耳的青花罐,罐的四边都有提手,这些提手用绳子连起来后,提着行走时十分稳当,就算里面装满酒也不会洒出来,而且这个罐上的装饰十分经典,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祛邪避灾,祈福四方,成为了实用与美学欣赏的典范。

何秀华受聘到红河州师范 学 校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红河州师范 学 校陶习苑土陶文化研发室主任杜黎波的带领下,和大家一起研发出建水青花绿色环保釉料(白釉和黄釉),成功开发出50余种建水青花作品,其中,6种建水青花产品获得国家 专 利。目前,何秀华和她的团队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水青花》项目。

一分耕耘换来一分收获,出自于何秀华之手的青花作品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各类国内陶艺术大赛中荣获不凡的业绩。2017年8月,在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一届“工美杯”精品评选中荣获铜奖;2017年8月,在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一届“工美杯”精品评选中荣获“铜奖”;2018年1月 ,在亚洲财富 论 坛“2018中国·建水紫陶·世界陶艺大赛——紫陶综合技能竞赛”中,荣获特别奖;2019年5月,建水青花双耳直口瓶在“ 第 二届中国·建水紫陶文艺节” ——建水紫陶精品展中,荣获 优 秀奖。

作者:何屏 杜黎波 文/图

责编:毛静媚

实习生:朱雪丹

来源:人文红河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东营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